欢迎您的访问! 今天是

0907林学

2022年12月11日 11:30  点击:[]

一、学科简介

林学一级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是个体、群体、系统等不同尺度的有机统一。该学科重点研究:林木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和良种选育技术;林木和园林植物种苗繁育栽培生理生态及培育理论与技术;森林有害生物发生机制及综合防控技术;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森林资源监测、林业信息管理与可持续经营管理理论与技术;土壤侵蚀机理及防治理论与技术;园林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目前,林学学科已形成包括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经济林、森林保护、森林经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植物等学科方向在内的完整学科体系。目前公司设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今后计划增设森林保护学、经济林学等学科方向。

公司于2001年获得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在百合科花卉引种驯化及育种、野生花卉资源收集和利用等方面,具有学科发展的鲜明特色。已基本形成一支学术梯队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培养的硕士生已成为云南省花卉产业和园林行业的新生力量。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2006年获得教育部批准,于2007年正式招生。本学科设有生态修复工程、水土流失监测、坡耕地水土保持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壤侵蚀与环境质量4个研究方向。多年来结合云南实际,在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模拟与高原湖泊水质保护、以耕作为主的各种农业措施控制坡地水土流失方面的应用、坡耕地持续利用模式与评价体系研究、农用地分等定级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一系列适合云南高原实际的多种水土保持监测、防治技术措施,开创了具有高原山区特色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模式。

本学科立足云南高原林业特色和优势,面向南亚及东南亚,围绕热区森林资源及经济林建设、高原山地荒漠生态系统、高原城市林业,形成经济林培育及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有害生物防控、高原山地生态脆弱区生态治理、高原特色园林植物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林学硕士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科成为云南乃至西南地区林业科技创新和高层次林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农业“走出去”战略。

二、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林学专业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政治思想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知识结构 要求掌握林学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基本能力 掌握林学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三、学习年限

按《bat365在线登录入口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期限为5年。

对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符合提前毕业有关规定、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要求的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

四、学科研究方向设置

学科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内涵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立足于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和观赏园艺产业优势,以培育适宜城乡绿化、园林造景及室内装饰应用等的植物为目的,以杜鹃属、木兰科、百合科等云南特色野生观赏植物为重点,开展资源利用和创新、良种繁育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园林植物应用等方面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结合云南实际,在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模拟与高原湖泊水质保护、以耕作为主的各种农业措施控制坡地水土流失方面的应用、坡耕地持续利用模式与评价体系研究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出一系列适合云南高原实际的多种水土保持监测、防治技术措施。

森林保护学

主要研究林木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的理论及技术,重点研究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林木病虫害;开展对橡胶、咖啡、茶叶、柑橘等重要经济林木的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以及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跟踪研究。

经济林学

立足于利用我省宝贵的热区气候和特有森林植物资源优势,针对热区植物橡胶、咖啡、茶叶、核桃、油茶、牛油果等重点开展种质搜集发掘与利用、良种及种苗繁育、林木丰产栽培、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及绿色食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五、培养方式

学术型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员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术型硕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应成立导师指导小组,由导师或指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研究生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组织学术报告和开题报告,指导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等。

六、课程设置

(一)课程体系

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公共

学位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考试

研究生处

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农学类)

1

18

1

考试

研究生处

研究生英语

3

54

1

考试

研究生处

基础理论课

林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2

36

1

考试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

森林生态学

2

36

1

考试

资源与环境学院

树木生理学

2

36

1

考试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

专业

基础课

林业生物技术

2

36

2

考试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

土壤科学进展

2

36

2

考试

资源与环境学院

植物资源学

2

36

2

考试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

非学

公共选修课程

日语

2

36

2

考查

研究生处

泰语

2

36

2

考查

研究生处

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2

36

2

考查

研究生处

专业选修课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题

2

36

2

考查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

2

36

1

考查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进展

2

36

1

考查

园林植物分子生物学

2

36

2

考查

森林康养与园艺疗法专题

2

36

1

考查

植物与文化

2

36

2

考查

土壤侵蚀原理

2

36

1

考查

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向

水文学

2

36

1

考查

土地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

2

36

2

考查

水土保持监测

2

36

2

考查

水土保持专题

2

36

2

考查

污染土壤修复

2

36

2

考查

必修环节

科学诚信与学术道德教育

1

18

1

考查

研究生处

学术讲座与学术报告

1


1-5

考查

各学院

中期考核

/

/

3-4

考查

各学院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

3

考查

各学院

教学实践、社会实践

/

/

1-4

考查

各学院

补修课程

309H061植物学通论

1.5

56

13

考试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303H028园林植物分类

2.5

40

13

考试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

3011038植物生理学(B

3.5

56

13

考试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5041067土壤学

2.5

40

13

考试

资源与环境学院

3091037水土保持学

2.5

40

13

考试

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课程学时

每学分对应于理论授课、实验均为18学时。

课程及格成绩为60分;硕士研究生必须按照个人培养计划确定的课程修课,不得随意变更。不合格的课程须按有关管理规定进行重修。同等学力或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按要求补修2-3门本科生主干课程,补修的课程成绩和学分可记入研究生学籍档案,但不计入总学分。详见课程设置表。

(三)主干课程说明

为了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员工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着重启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鼓励选修人文素质类课程。

主干课程简介:

《土壤侵蚀原理》:该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学位课程,课程学习36学时/2学分。以英国著名水土保持学家R.P.C.Morgan编写的英文原版《Soil Erosion and Conservation》为教材,详细介绍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特征,土壤侵蚀的过程、机理以及影响因素;进而分析水土保持的原则、策略和方法;再结合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过程中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以及具体区域实际情况,培养员工设计实际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的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员工还可以了解国际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领域的研究动向。课程要求员工有一定的英文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专业英语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植物资源学》:以杨期和主编的《植物资源学》为主要教材,以《植物学拉丁名》(沈显生主编)和近5年SCI源期刊(例如:BMC、PPB)上的论文等为辅助教学材料。植物资源学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边缘分支科学,它以植物学和植物化学为基础,以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来研究资源植物及其开发利用途径。本课程重点讲述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基本特性、主要化学成分、用途、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法,使员工掌握植物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与科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和研究工作,变区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扩大工、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求员工同步查阅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文献和登陆相关网站,收集和整理最新的资料,并按照指定的题目写出小综述或读书报告。

七、重要环节要求

研究生必须完成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论文开题报告会等必修环节,没有完成必修环节或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一)学术讲座与学术报告

为使研究生全面了解本学科新进展和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研究生必须参加一定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论坛、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等,研究生在校期间累计参加学术活动需达12次以上,其中应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不少于4次,并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在本学科范围内作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研究生在完成有关学术交流活动后,填写《bat365在线登录入口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学位点和导师给予考核(合格与不合格)。

(二)论文选题与开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原则上与林学学科各研究方向相对应,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相应的学术发展水平,对社会、科技发展或经济建设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确定学位论文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时应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生自身的基础、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培养年限等方面的特点。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应于入学后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各学科也可明确具体时间),开题报告通过时间与申请答辩的时间不少于1年。

开题报告前,研究生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导师协商确定论文选题,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文献综述(国内外本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趋势及问题等,并附参考文献);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设计、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及预期研究结果;已参加过的相关科研工作、已取得的研究工作进展及已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经费预算与经费落实情况等。文献综述应该实时跟踪本学科或学科方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查阅不少于40篇相关学术论文(外文占30%以上)。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可在一级学科范围内根据研究方向进行。开题报告考核小组成员由3-5名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含)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人员组成;对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经所在学科方向集体讨论后定稿。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后,允许在1个月内重新进行开题。

逾期仍为重新开题或重新开题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对于进行开题报告后更换题目者,须按照上述程序重新进行开题。

(三)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3学期末第4学期初进行,主要从品德作风、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学术道德、课程学习和业务能力等方面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综合考核。

硕士研究生须填写中期考核表,完成自评总结和综合知识考核(技能考核)。中期考核由各院负责组织,成立考核小组,并公开进行。考核小组通过对硕士研究生综合知识考核,结合审阅材料等了解硕士研究生全面情况,做出中期考核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不合格者一般应在半年后重新进行考核,再次考核不合格者,由所在院所报研究生处,按规定可终止培养,取消学籍。

八、毕业和授予学位标准

(一)学分及要求

研究生必须获得本专业的全部学位课程学分,并学习有关选修课,课程学习的总学分至少不低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8学分。跨专业学分不得超过4学分。

(二)完成所有培养过程环节并达到相关要求

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经答辩合格,授予农学硕士。

(三)学位论文及论文答辩要求

1.学位论文要求

应引导硕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作为其论文研究内容,学位论文应结构完整、观点鲜明、理论正确、思路清晰,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能表现出研究生具有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规范性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严格遵照国家和bat365在线登录入口规定的格式和内容撰写(见《bat365在线登录入口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规范性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在形式上,包括文字、图表、引文标注等,都要符合相应的撰写规定和规范。在内容上,提出的研究内容必须基于一定的现实基础和背景,对涉及的理论分析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和推导,对实验过程和方法进行翔实描述,对实验发现进行解释、分析、比较,并进行详细的讨论,对应用前景进行总结和展望;对论文各部分研究内容应进行系统的融合,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应采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或显著性检验,所有结论必须有统计显著性结果支撑;文中的计算公式必须用公式编辑器编排,并有顺序号;应有专门的一章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应避免对研究结果的简单罗列,应进行适当的提炼,说明研究结果的科学意义或发现,探讨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导向或信息,供后人参考。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总字数一般不低于3万字,摘要1000~15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0%。

(2)成果创新性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以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论文应有创新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在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法上有所改进,能表现出研究生具有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应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到的见解;或对前人已有研究成果或学术观点作了完善、拓展或修正、补充;或能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并做到结构严谨、概念准确、推理严密、数据可靠、词句精练通顺。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后,文字复制比不超过20%。

2.论文答辩要求

论文的答辩和评审程序按学校统一规定进行,学位授予按《bat365在线登录入口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实行。

(四)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要求硕士生答辩前发表学术论文或申报专利至少1篇(项),具体要求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以公司为第一完成单位,硕士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硕士生为第二作者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至少1篇,论文要求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或SCI、EI、ISTP等收录的刊物。国内核心期刊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D来源期刊以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收录期刊,以论文发表前最近公布的核心期刊目录为准。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提交符合以上规定的正式发表论文或录用通知。SCI、EI、ISTP等收录的论文应提供收录证明。

(2)以公司为第一申请人申报发明专利1项,排名前三位。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提交发明专利证书或专利授权通知书。

版权所有 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 - 登录入口
联系方式:0871-65227654;E-mail:ylyybgs@126.com